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培养 > 人才培养信息 > 正文

人才培养信息

崔恒宓

 

崔恒宓,男,19559月出生,江苏东台人,1985年毕业于原江苏农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专业获硕士学位。其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及副教授。

 

 

    1985年毕业于原江苏农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专业,获硕士学位。其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及副教授。1993年出国,先后在多个世界著名院校学习和工作,包括英国剑桥Babraham研究所、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Uppsala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大学。于1997年获瑞典Uppsala大学分子与发育遗传学博士学位。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先后作博士后、讲师和助理教授。曾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W. Barry Wood优秀博士后奖和优秀Jr. Faculty基础研究奖。现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终身研究科学家、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The Open Pathology Journal》主编、《BMC Medical Genetics》副编、《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World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和《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编委。美国人类遗传学会(ASHG)、美国癌症协会(AACR)和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员。在国外从事表观遗传学研究达18年之久,在国际性专业SCI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包括《Nature》、《Science》、《Nature Medicine》、《Nature Genetics》、《Cancer Cell》、《JAMA》等世界一流杂志。总影响因子超过300,文献引用率超过3000次。其主要学术贡献包括:(1)首次发明了纯化多核苷酸探针的方法和区别等位基因表达的等位基因特异性的原位杂交技术(Cancer Research, 1997);(2)首先发现IGF2表观遗传异常或印记丧失(Loss of imprinting, LOI)不但发生在肠癌组织,也发生在相同病人的癌旁组织,这提示IGF2 LOI可能是肿瘤发生的早期事件(Nature Medicine, 1998);(3)首先发现血细胞IGF2的表观遗传异常与肠癌病人的病史以及家庭史密切相关,首先提出血细胞的IGF2印记指标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肿瘤的分子标记物(Science, 2003);(4)发现反义RNA可以导致肿瘤抑制基因表观遗传沉默,首次提出非编码调节RNA参与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观遗传调节。此发现对阐明人类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理及癌症的诊治均具有重要意义(Nature, 2008)。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文汇东路48号  扬州大学文汇路校区28号楼

邮箱:dkxy@yzu.edu.cn

Copyright © 2020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